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性别:

职业:政治家

星座:不详 不详 不详

生日:1931-03-02

出生地:[db:出生地]

代表作:《改革与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个人经历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人,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80年10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1993年5月24日,在国际绿十字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组织第一任主席。2000年3月11日,当选为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领袖。1990年10月15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6月,德国统一委员会给他颁发“阿尔法检查站”德国统一奖。2008年9月18日,在美国受颁自由勋章。2012年5月3日,被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俄罗斯最高荣誉圣安德烈勋章。 早年经历 儿时的戈尔巴乔夫(中)和父母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赤卫军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村集体农庄的机修工。在上学前,他大部分时间都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1937年的一天夜晚,“大清洗”波及到戈尔巴乔夫一家,外公被逮捕,罪名是和托派勾结,破坏集体农庄经济实力。而戈尔巴乔夫的爷爷也因为没有种子,未完成播种计划而遭逮捕,在劳改营砍了两年木头才被释放。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时,戈尔巴乔夫年仅10岁。在战争期间,他家没有撤退到大后方,而是在离前线不远的地方从事农业劳动,此时戈尔巴乔夫失去了正常的学习机会,只能边劳动,边读书。1944年,开始定期在农庄里劳动,后当上了康拜因操作员助手。1945年以后,戈尔巴乔夫每年都到当地的农机站当临时工或在联合收割机上当助手,由于工作勤恳,他于1949年被授予劳动红旗勋章。1946年,开始参加工作,任农庄的拖拉机机械站机械师。1950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青年时期的戈尔巴乔夫回到家乡工作,先后任斯塔夫罗波尔市团委第一书记、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边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边疆区团委第二、第一书记。1962年3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区域农庄一农场生产管理局边疆区党的组织员(负责人),同年12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农业边疆区党机关局局长。1962年9月至1967年完成斯塔夫罗波尔农业学院的函授学习。1966年9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同年获得了农业经济学家的学位。1968年8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二书记,1970年4月任第一书记。197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72年,他带领了一个代表团访问比利时。1974年,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以及青少年事务执行委员会主席。1978年,库拉科夫去世后,戈尔巴乔夫被直接调到莫斯科,任党中央书记,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并接替库拉科夫主管农业部。1979年11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10月,成为最年轻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成为主管苏联农业部的书记。1984年2月,戈尔巴乔夫被宣布为苏联第二号人物,成为政治局的核心成员,此时戈尔巴乔夫主管农业、经济、教育、意识形态和外交事务。1985年3月10日,戈尔巴乔夫(左)在苏共二十八大主席台上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病逝。3月11日,在葛罗米柯等人的支持下,戈尔巴乔夫于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1985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和1986年初的苏共二十七大确立了戈尔巴乔夫作为总书记的最高领导地位,并确立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路线。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的报告中用“进入发达社会主义”代替“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提出“加速战略”和实行“彻底改革”的方针。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访问华盛顿,与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个《核裁军条约》。1988年6月,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方案。10月1日,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9年5月25日,在首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4日,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为苏联首任总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的“公开性”方针促使1990年通过了废除书刊检查制度的法律,并开展了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规模平反的运动。1991年8月19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1991年12月25日)正在乌克兰南部海滨小城福罗斯度假的戈尔巴乔夫遭到软禁。同一天,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8月21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继续履行总统职务。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继续致力于缔结联盟条约的工作,但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代表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声明《独联体条约》,并宣布了苏联的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和苏联武装力量统帅职务,并把使用核武器的权力转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1992年1月,戈尔巴乔夫离开克里姆林宫之后,立即着手筹建“戈尔巴戈尔巴乔夫乔夫国际社会经济政治理论研究基金会”,驻地为原莫斯科财政学院的一幢楼房。1993年5月24日,在国际绿十字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组织第一任主席。1997年,他带着外孙女一起上镜,为必胜客商业代言。1999年9月开始筹建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2000年3月11日当选为该党领袖。2001年,获得一份当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新工作。作为合作伙伴,戈尔巴乔夫出任《权力秘密》节目的主持人及首席编辑。2004年5月,俄社民党主席坚持要同亲政府的统一俄罗斯党达成政治协议,但戈尔巴乔夫则反对这一举措。5月22日,在举行的一次党内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因与党内人士在党派发展方向上有争议而辞去了该党领导人职务。2007年8月,戈尔巴乔夫为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皮包的广告代言。2007年10月20日,戈尔巴乔夫成立俄罗斯政党社会民主联盟,是一个全俄罗斯性质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戈尔巴乔夫担任党魁。2012年5月3日,被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圣徒安德烈·佩尔沃兹万内勋章,这枚勋章是俄罗斯最高荣誉的象征。2014年4月,戈尔巴乔夫受颁诺贝尔和平奖俄罗斯总检察院收到国家杜马议员有关对苏联解体原因及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所起作用进行调查的申请,戈尔巴乔夫称愿意配合总检察院调查。11月,参加柏林墙倒塌25周年庆祝活动。2016年3月15日,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向俄罗斯国家杜马提交议案,要求在国家层面认定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俄罗斯首位总统叶利钦在位期间的政策是犯罪。戈尔巴乔夫当天回应说,自由民主党的目的是制造社会紧张气氛,并要求解散自由民主党。4月25日,参加莫斯科国立大学举行的《生活中的戈尔巴乔夫》新书介绍会,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无法推卸自己对导致苏联解体的责任,当年他曾努力想拯救和保留苏联,但未能实现目标,没有成功控制局面。 个人生活 戈尔巴乔夫年轻时,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学并在那里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赖莎·戈尔巴乔娃,赖莎是哲学博士,莫斯科大学的教授。1953年9月他们结婚,1955年戈尔巴乔夫毕业,两人一同回到戈尔巴乔夫的故乡。唯一的女儿伊琳娜和女婿都是医生。赖莎去世后,伊琳娜卖掉了位于莫斯科闹市区的房子,在郊外买了一座离父亲近一些的房子。但是伊琳娜经常发现,父亲只要一回到母亲生前住的那个房间,就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与哀伤,。戈尔巴乔夫有两个外孙女克谢尼娅和阿纳斯塔西娅,二人分别于2003年4月30日和2010年3月结婚。两人从小就是由外公戈尔巴乔夫和外婆赖莎一手带大的。戈尔巴乔夫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因健康原因,他2012年未能参加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2013年曾两次住进医院。2014年夏天,他住院两周,未能出席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的遗体告别仪式。10月9日,戈尔巴乔夫因病住院。10月10日,83岁的戈尔巴乔夫出院。 社会活动 虽然两人经常互夸,但互批的情况也不少见。普京就曾批评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指责他是把权力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懦怯者。而戈尔巴乔夫也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普京个人及某些政策。2004年9月,戈尔巴乔夫和俄罗斯第一位总统叶利钦都出面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选举制度改革方案表示批评,指责其意味着民主的倒退,希望阻止它成为法律生效,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民主自由。2009年3月5日,戈尔巴乔夫强烈批评了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是苏联共产党最糟糕的版本,并称俄罗斯已经成为一个立法和司法不自由的国家。2011年2月16日,戈尔巴乔夫批评梅德韦杰夫和普京,认为只由他们两人决定俄罗斯的一切,他以这两人为耻,两人和所谓“俄罗斯的拯救者”差得很远。2013年4月,戈尔巴乔夫在俄罗斯新闻社发表演说。他在讲话稿中指出,普京通过“剥夺”人民的自由和严厉管制民间社团和新闻媒体,走上了“一条毁灭性和令人绝望的道路”。2014年11月,戈尔巴乔夫抱怨普京从不征求他的意见,认为这位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认为自己“仅次于上帝”,除了6月份的一次短暂会面之外,普京的助手多次拒绝了他提出的见面要求。 人物评价 世人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对其敬仰赞美,有人则对其口诛笔伐。实际上在历史的迷雾尚未散尽之时,试图“盖棺定论”为时过早。对于戈尔巴乔夫和苏联解体,或许至少还要再过很多年才可能有个比较客观或比较一致的看法。2015年12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等人赴莫斯科,拜会了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回顾了自己的思想历程和政治生涯,对于改革的缘起和失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承认自己对苏联模式的改革失败了,但不承认自己是社会主义理想的背叛者,因为他至今仍然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理念。至于改革失败的原因,戈尔巴乔夫归结为两点:一是起步太晚,等到他上台启动实质性改革,对积重难返的苏联模式来说为时已晚;二是急于求成,他推动的改革开始后,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当时苏联社会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戈尔巴乔夫是影响当代世界历史进程的国务活动家之一,国际关系领域开始向开放政策过渡是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他使俄罗斯在民主改革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多年间戈尔巴乔夫一直从事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研究活动,参与关于世界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等问题的专家讨论。在这项严肃的工作中戈尔巴乔夫表现出了其渊博的学识、专业性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戈尔巴乔夫在特别复杂、特别艰难的时刻领导了俄罗斯,授予他圣安德烈勋章也是对他领导的那个国家,我们大家的共同祖国——苏维埃联盟表示尊重的标志。戈尔巴乔夫作为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为使世界不再分裂,并走到一起,提供了一种可能。当东欧的人们生活在黑暗之中的时候,他像一座灯塔一样,引导了寻求自由的人们。在柏林墙倒塌近20年后,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当初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为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戈尔巴乔夫主要的历史作用在于,他给了人民自由。他不怕承担责任,在这方面他不同于当代许多要求现代化者。戈尔巴乔夫尽一切可能使20世纪的极权主义帝国实际上是在没有牺牲的情况下崩溃的,他已经确保自己在俄罗斯和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戈尔巴乔夫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世界政治家载入史册,他主要的功绩就是结束了“冷战”,让俄罗斯获得了成为现代化的、开放的和自由国家的历史性机会。西方一般对戈尔巴乔夫有很高的评价,戈氏在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极具政治意义的奖项。2006年7月,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五国的的民意调查表明,欧洲大部分居民认为戈尔巴乔夫是比普京优秀的国家领导人,其中支持前者的有59%,支持后者的只有12%。包括绝大多数的俄罗斯人及原加盟共和国人民,特别左派和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以及现代俄罗斯一些高层领导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议人士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民族罪人和共产主义的叛徒。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过于草率、脱离实际的对内对外改革政策,以及他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近乎幼稚的过分信赖,戈尔巴乔夫虚荣心强,为了博取西方国家的赞美,而依照西方希望的去做,常常沉醉在西方的赞美中不能自拔,导致了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严重后果,违背了他建设“民主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也背叛了共产主义事业。使得俄罗斯沦为了原料附庸,并导致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大滑坡,通胀暴涨等问题。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文明的主要摧毁者。戈尔巴乔夫使世界第二强国被消灭了。而且是在没有发生任何军事行动的情况下发生的,内部有第五纵队和特洛伊木马。苏联解体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的直接结果。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和苏联领导集团对此负有直接的责任,而这一时期苏联政治领域改革方面的错误又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迅即提出了改革的任务。此前苏联已进行几次“改革”,均属改良性质,丧失了改革的时机,进入80年代苏联的确面临进行深刻改革的迫切需要。此次苏共如能认真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采取正确的改革战略和策略,经过努力,不是没有可能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克服体制上的种种弊端,缓解各种矛盾,使形势好转起来。然而,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在国内外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的压力下,不断退却,最终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触发了全面的混乱和危机,导致共产党丧失对国家的领导权,造成社会主义联盟国家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后,在安德罗波夫的基础上,提出注明的“新思维”,以“加速”战略开始了他近七年的“改革时代”。但他的经济“加速”战略无异于赫鲁晓夫的“赶、超”美国战略,必然受阻和失败。之后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使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也在瓦解苏联执政党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冷战尚未结束,国内外情况无比复杂的情况下,任何改革都需格外谨慎、如履薄冰。而戈尔巴乔夫未能准确预料到改革所遭遇的困难和阻力。在僵化模式下存在太久,苏联这架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已经很难驾驭。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在2016年3月向国家杜马递交的议案中提出,基于历史公正性原则,俄罗斯须在国家层面上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政治活动后果给予评价。议案说,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作为国家领导人期间作出的决定、采取的行动让苏联解体,导致民族冲突,令民众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并让国家经历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一半,农业生产总值减少1/3,几乎半数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民众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下降,国防体系被摧毁,大量国家财产通过私有化转到寡头手中,大笔资金外逃。议案还呼吁俄罗斯应牢记历史教训,须实施深思熟虑的政策,以避免再犯过去的错误。

图片写真

新闻资讯

视频花絮

相关影片

友情链接